400-123-4567
联系我们
电话:400-123-4567
传真:+86-123-4567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手机:13800000000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第五系列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 > 第五系列

【光明日报】中国科大:科技让老手艺更“年轻”

更新时间:2025-08-02 22:21:41

  “10年前,各级非遗传承人可以说人人手头有绝技,但综合素质有待提升;10年后,不少文化水平不高的非遗传承人,介绍起纸张拉力等专业指数可谓头头是道。科技让历史焕发新生,我想这就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的意义所在。”日前,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主题传播活动中,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、非遗工作负责人唐跃有感而发。

  宫廷描金纸制作技艺安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发生深以为然,2019年,他作为学员参与研修班,与同学和老师一道深入故宫观摩、互访、取样,通过技术交流不断改进工艺,最终成功复原故宫宫廷建筑修复用纸。

 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推动,面向非遗传承人及从业者开展系统化培训。中国科大作为首批参与院校,自2016年以来已举办14届,累计282位学员携2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。

  “我们从来不认为科学和人文是彼此割裂的,非遗就是我们之间的一座桥梁。”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表示。项目总负责人、手工纸研究所所长汤书昆告诉记者,“非遗不能仅仅按照经验去做,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。”

  “我既是学员,也是老师。第一次脱产一个月,在中国科大学纸、看纸、做纸,是我从业以来最完整的一次沉淀。”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、掇英轩纸笺加工企业负责人刘靖动情地说,“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纸浆,一束光打下来,纤维居然像山水画一样美。”

  研修班培训课程既有理论课程,如造纸原理、纤维分析、材料分析等,也有创意课程,如手工造纸文化、纸艺设计与应用、非遗品牌传播、非遗影像制作等。“我们还在推动手工造纸非遗数据库建设,希望借助现代技术让非遗可见、可学、可传播,像孩子用的美术纸、读书笔记、文创信纸,未来也可能是传统手工纸张的新出口。”汤书昆说。

  如今,在中国科大,非遗研培不止于阶段性教学,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,成为学生了解经典中国、理解匠心的重要渠道。中国科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范琼告诉记者,学校支持在校大学生组建志愿团队,深度参与每届研修班的调研与实践,如今团队成员已超过50人,涵盖材料科学、信息科学、科技史、人文管理等多个专业。

【返回列表】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礼品知识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    电话:400-123-4567    传真:+86-123-4567
   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